1、光的展現(xiàn)與隱藏
這是本體論,關乎現(xiàn)實本質(zhì),體現(xiàn)了物質(zhì)與時空此時此地的不可分割性。但是光對生命體的表現(xiàn)就像時空之旅,不受這個物質(zhì)的約束。
燈光裝置有顯性和隱性兩種。夜間燈光勾勒出樹林的形狀,層次,賦予它們活力和靈動感,一種只存在于我們腦海中的景象。隱性光源使物體發(fā)光,好似它們本身就是發(fā)光體。這種用光技巧提升了光的表現(xiàn)力:避免了直射光線對眼睛的傷害,明亮卻不突兀。夜間時分最能說明光的二重性。仿佛失去了時空感,光原有的魔力就是吸引人們對物體的注意而非對它自身的關注。建筑物、材料及顏色隨光線變幻,如同自身生命力使然。享受光線時你不會考慮空間和時間的概念,有些視而不見,沐浴其中而不會感到眩目。這不是完全隱匿,一片漆黑根本就不存在。更確切的說,這是一種無形的存在,象初升的太陽,在升起之前反射光渲染了天空。隱匿的本質(zhì)是分離的呈現(xiàn),光的呈現(xiàn)賦予萬物生命。
2、如何用光
光好像是一種化學反應:只有正確的、精確的的劑量才能創(chuàng)造的魔法。房間無需多處光源,一盞燈足以滿足視覺和情感的需要。這使我想起劇院的聚光燈,觀眾跟隨它們把視線投向某個地方,并在那刻調(diào)動所有感官體驗。這種光線有戲劇效果,是光的功能之一——舞臺燈光。那些令人愉快的行為,值得珍惜的物件以及大有用處的東西都僅需一個光源:餐桌上方安裝一盞燈,四周的亮度只有一半;墻上的畫;街角神殿的小燭燈,這些都是精確用光的案例,光,唯一的光,在需要的地方出現(xiàn)。
3、光的體量
如果光有體量,它就有厚度。如果光投射陰影,它就有體量。影自光生,從而形成空間感。光通過不同的方式侵入空間,塑造不同空間性格;我們常常利用光來精確地創(chuàng)造空間:比如門廊,柱廊,涼廊。
白天建筑物正面的陰影遮住了柱廊,只在晚上亮燈時才能看見,所以光有助于人們發(fā)現(xiàn)和欣賞建筑物本身。光其實也是一種材料,我們也應該象其他材料一樣來使用光。它有體量,重量和厚度,一種無法被直接感知的厚度。光的厚度只有通過被照射的物體深度才能體現(xiàn)出來。。這是一種更有表現(xiàn)力的厚度,深邃而難以琢磨,有形又模糊,相比平淡照明更有力量。在我的作品中,我把燈光裝置固定在天花板和墻洞里面,既隱形又發(fā)揮其基本的照明功能。 我制造了光的厚度。光經(jīng)過半圓形拱頂落在教堂地面便有一種不確定的厚度;我們閱讀時書頁上的光有一種極小的厚度。光使空間保持一致又帶著某些神秘性。
4、光是建筑材料
光讓我們看見、光幫助我們工作、光讓我們可以欣賞美。光的設計服務于建筑,建筑設計除了建材本身還包括了光元素;光體現(xiàn)了材料,色彩,空間深度和情感。建筑設計從某種角度講就是光的設計。
北方一些國家竭盡所能把自然光的利用發(fā)揮到極致,南方的國家也希望嘗試光的這一功能。自然光和建筑材料本來就是一體。令人遺憾的是,自從發(fā)明了人工光,設計便和照明割裂開了,光常常變成后續(xù)的行為:只對早已存在的建筑形狀進行修飾,起強調(diào)或隱藏作用。然而無形卻能被感知的光與其棲息的建筑物是融為一體的。
經(jīng)驗告訴我們:真正好的燈光設計完全與建筑相融合并且煥發(fā)出自身的光彩。當建筑師在醞釀設計的雛形階段,光的設計就必須介入。建筑師應該懂得如何布置燈具來體現(xiàn)結構、材料、空間協(xié)調(diào)性。只有這樣,最終的效果才能呈現(xiàn)出明確的設計理念------統(tǒng)一與純粹。光不存在滯后設計一說,光必須充分融入建筑空間。光成了一種建筑語言,不只是形而上學的元素。燈光設計即燈光創(chuàng)造,反之亦然。
5、影子的妙處
光的力量和它熄滅后的力量不相上下;光明與黑暗交織勾勒出建筑的形態(tài)。光是辯證存在的,我們論及光的同時無法回避影,影是光的另一面。從正反兩面講,影是虛空而光是盈實。設計光的時候,我們更多地關注了光而忽視了影:同時顧及二者會激發(fā)出設計靈感。
白天光線落在門廊外角低處,而內(nèi)角頂部是半暗的。到了晚上,刻意的布光會改變空間的透視。影子的神秘性與復雜性有助于我們更妙地理解建筑。我能把完美的對稱變成迷人的不對稱。拱門上的光線如果缺了影子的存在和移動就顯得平淡。影子在拱頂彎曲面上踱步,在柱頭間移動,等待著我們發(fā)現(xiàn)拱門的建筑特色。顯然,影子隱藏什么實際就在表現(xiàn)什么。
影子與建筑相連,時而變大時而變小,一次次地出現(xiàn),顯出建筑的輪廓,讓我們對光有種抽象的記憶。城市建筑缺少對影子的利用。平面又無形的影子體現(xiàn)了數(shù)學美感以及建筑物整體與局部的關系。事實上無形卻無處不在的影子能表達更多的意義。
6、動態(tài)的光
在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項目中,Mario nanni用詩意的燈光照亮大劇院正面。生動變幻的燈光不停地移動,調(diào)節(jié)改變受光的墻面,仿佛在講述故事。整個照明系統(tǒng)在訴說、在傳達情感。通過對建筑序列,層次和深度的來表現(xiàn)建筑的平面和體量。這個設計項目改變了劇院正面的邊界,用燈光打破劇院內(nèi)部和外部的分界,展露出劇院的外表,層次以及過道,為原本由靜態(tài)元素構成的建筑提供了新型的解讀方式。
7、光源決定色彩
世間色彩千變?nèi)f化,沒有東西可以在一天中一直保持相同的顏色。云彩和太陽、冬天和夏天、商店和街道,萬物隨著環(huán)境的變化帶給我們不同的色彩視覺。
我們把這種不一致性作為設計的靈感和方法,有意識地表達這種魔力;即使在設計人工光時也保證色彩的變化。不同亮度的光會產(chǎn)生細微的差別,光的強度會改變或減弱受光體的顏色。裝置投射的光線也會改變物體的顏色。無論溫暖的白天還是寒冷的夜晚,色彩都是由光源決定的。
萬物在日光中擁有的顏色隨著光的消失重歸黑暗。黑暗奪走了所有的色彩;因為色彩本身就是可見光,夜色使物體褪了色。所有說光把自身的色彩賦予了每樣東西。
8、虛無光的喜悅
在被含蓄光線包圍的空間感受到種種愉悅的情緒,通過雙眼體會到某些情感,這便是來自虛無光的喜悅。微妙的光線賦予了事物更多的含義,幻化出一種隱形的魔力。
人們透過光線無意識的力量體會到這些情感。虛無代表空間,光線注入并增強空間,赤裸的表面突然披上光的外衣,某種情感憑空而生。一件藝術品(比如《圣人nevol創(chuàng)造的櫻桃奇跡》)能傳遞和喚起某些情感,燈光設計師創(chuàng)造的智慧之光則悄悄地加深了這些情感體驗。那種給一幅繪畫作品均勻打光的設計并不可取;布光的關鍵在于烘托背景,吸引欣賞者的注意力。
巧妙布光除了讓觀眾看清楚繪畫的內(nèi)容,還能獲得更深邃的美感。可以用高光強調(diào)某些地方,同時把魔幻之處隱藏起來。一個姿態(tài),一束光線足以表情達意。它來自虛無卻真實存在。